詳解二十四節氣——處暑

    1.1萬閱    字型: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處暑養生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一、處暑時節如何養生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馬王堆出土的《十問》醫書中說:“夫臥非徒生民之事也,舉亮、雁、肅霜、蛇檀(鱔)、魚鱉、奕(蠕)動之徒,青(須)食而生者,胃臥而成也……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可見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也就是說沒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中醫的睡眠理論從唯物的形神統一出發,認為睡眠、清醒是人體寤與寐之間陰陽動靜統一的功能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包括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1、晝夜陰陽消長決定人體寤寐

由于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于陰陽消長變化之中,其表現為晝夜的交替出現,晝為陽,夜為陰。而人體的陰陽之氣也隨著消長而變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靈樞・口問》對此又進一步解釋為: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2、睡眠的生理基礎是營衛執行

人的寤寐變化是以人體營氣(營氣是行于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氣)、衛氣(衛氣是行于脈外,具有保衛功能的氣)的執行為基礎,其中以衛氣執行最為相關。《靈樞・衛氣行》日:“故為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而《靈樞・營衛生會》也有相同的說法:“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這里說的“起”指起床,“止”即入睡。由此可見,當衛氣行于陰時則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形靜而入寐(人體進入相對靜止狀態而欲睡);行于陽,則陰氣盡而陽氣盛,故形動而寤起(人體進入動態而睡醒)。所以說人體的睡眠與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靜則寐,神動則寤;情志過極則難寐。

在這里要特別提醒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古代養生家說:“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認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是符合養生學的觀點的。另外,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時、午時人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此外,處暑后的氣候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因而,不管是干燥性面板,油性面板,還是中性面板的人,都要特別注意面板、特別是面部的保養。從命理角度看,一些八字偏燥的人,還要注意多喝水,別急著食用燥辣性食物,多鍛煉身體,以免氣候變化造成健康問題。

二、處暑時節吃什么好

 夏天結束了,就意味著秋季的開始。這個時期,氣侯逐漸干燥,身體里肺經當值。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堿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適量增加優 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民間還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因為老鴨味甘性涼,正是這個時候的最佳保健食品。主食還要多吃精白面補氣,早上可吃幾顆紅棗、桂圓,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斂。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以下幾種食材經常食用可起到滋陰潤燥,清除虛火的作用。

西洋參

處暑時節,您是否會感到口干舌燥?是否會時常覺得困倦疲勞?是否晚上會心煩失眠?是否會出現口腔潰瘍、咽喉腫痛、大便燥結等上火現象?這個時候,身體已經發出了健康預警訊號,您就要開始注意對身體的調養了,做到防患于未然……

西洋參不同于其他的參類,補而不燥,它是一種清涼參,并含有人體必需的16種微量元素和17種以上的氨基酸和多糖,可以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特別是對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的人士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長期服用,可以提神醒腦,生津止渴,強身健體。

西洋參可將切片泡水喝,也可用作藥膳,以下是幾款常用方法:

1. 泡水法

取西洋參片3克,用開水沖泡,泡至無味后將西洋參片嚼服即可。沖泡過程中,根據個人體質,可加入枸杞、杭白蕾菊、蜂蜜等。

2. 煮粥法

取薏米粉、山藥粉、芡實粉各30克,先用溫水調開,再加熱煮熟,粥開后,加入西洋參片3克,宜每日早餐服用。

3. 泡酒法

取西洋參片30克置于容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日后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毫升。

蜂蜜

處暑節氣,天氣依舊干燥多風,秋燥也不知不覺地侵襲人體,口干舌燥、面板粗糙等也隨之而來。不如早晚一杯蜂蜜水,讓您遠離秋燥困擾。

蓮子

處暑時節,很多人依舊夜臥貪涼,睡眠不好,脾胃不調,導致腹脹、腹瀉等諸多身體不適,蓮子可以清心醒脾、補脾止瀉、養心安神、厚益腸胃。

百合

處暑過后,秋燥會損傷人體肺陰,咳嗽多痰等不適也會隨之而來,百合的藥用及食用價值頗高,中醫認為其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保健功效,可搭配蓮子服用,效果更佳。

三、處暑養生食譜

1、蜂蜜蓮子百合粥

蓮子3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將蓮子洗凈,泡開。百合、粳米分別洗干凈,與蓮子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粥黏稠即可,待溫后加入適量蜂蜜。

2、沙參粥

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沙參搗碎,加水煎取藥汁后去渣,然后將藥汁與粳米同入沙鍋,再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7天為一療程。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虛熱燥咳、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咽喉干痛;胃陰虧虛所致的津少口渴、胃脘灼熱隱痛、舌干少苔、大便干結、干嘔呃逆,以及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而屬陰虛者。

注意:沙參煮粥宜稍稀薄,不宜太稠厚。外感風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參有南沙參與北沙參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于潤肺祛痰,后者偏于養胃生津,故在煮粥時,可根據需要而分別選用。

3、石斛粥

原料:鮮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作:先將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再將藥汁與粳米同人沙鍋,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攪勻。

用法:每日早、晚稍溫頓服。

功效:滋陰、生津、養胃。

應用:溫熱病后,陰津耗傷所致的心煩口渴、虛熱不退、胃脘隱痛、不思飲食、囑逆干嘔等。

3、蔗漿粥

原料:甘蔗漿100-150毫升,粳米50克。

制作:先將新鮮甘蔗適量,洗凈后榨取蔗漿汁備用。將粳米入沙鍋加清水3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待粥將熟時,調入蔗漿,攪勻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稍溫服食。

功效:滋陰生津、潤燥止渴。

應用:陰津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干咳、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燥結及熱性病后期、津傷唇舌干燥、形體消瘦等。

注意:脾胃虛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

4、柿餅飯

原料:柿餅50克,粳米250克,白砂糖適量。

制作:將柿餅沖洗干凈,切成小塊備用,將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凈,與柿餅粒和勻置飯盆內,加水適量蒸熟,撒人白糖即成。

用法:作主食。

功效:益氣、養胃、降逆。

應用:胃氣虛、胃氣陰兩虛所致的不思飲食、胃脹不適、呃逆嘔吐,以及胃神經官能癥屬胃氣陰虧虛者。

5、首烏丹參蜜糖飲

原料:制首烏15克,丹參15克,蜂蜜25克。

制作:先將制首烏、丹參洗干凈,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熬煎湯汁,然后去渣留取藥汁,趁熱將蜂蜜調入攪勻服食。

用法:每日1劑,7天為一療程。

功效:滋陰潤燥、活血通絡。

應用:高血壓、慢性肝炎、動脈硬化等病,癥屬陰血虧虛,或兼脈絡淤滯者,癥見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肢體麻木、心悸不寧、肝區隱痛等。

6、沙參心肺湯

原料:沙參15克,玉竹15克,豬肺1500克,豬心1個,細蔥、精鹽各適量。

制作:將沙參、玉竹用清水漂洗干凈后,再用紗布袋裝好備用。將豬肺、豬心擠盡血污,沖洗干凈,與藥袋同入沙鍋,再放入細蔥,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慢燉,待豬心肺熟透,除去藥袋,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適量。

功效:滋陰潤燥。

應用:心、肺、胃陰液虧虛所致的干咳少痰、痰少粘稠、咽喉干癢、聲音嘶啞、心陲心煩、失眠多夢、胃脘灼熱隱痛、饑而不欲食、反胃干嘔、大便秘結,以及慢性咽喉炎、肺結核、慢性胃炎、老年習慣性便秘等而屬肺胃陰虛者。

7、參萄酒

原料:人參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將人參碎成小段,葡萄絞取其汁,備用,將葡萄汁與白酒相合、攪勻,倒入干凈瓶中,加人人參,加蓋密封,置放于陰涼處。經常搖動,經7日后便可開封取飲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各飲服10~20毫升。

功效:補氣生津、安心神、強筋骨。

應用:氣虛津虧所致的食欲不振、心悸心煩、干咳癆嗽、氣短口渴、神疲盜汗、口燥乏津、腎虛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腰酸膝軟、筋骨無力麻木等。

注意:感冒所致咳喘不宜服。人參以曬參為宜,此藥酒除內服外,外擦摩腰脊可助腎強骨。酒盡后,取參食之。

8、松子酒

原料:松子70克,黃酒500克。

制作:將松子仁炒香,搗爛成泥狀,備用。將黃酒倒入小壇內,放入松子泥;然后置文火上煮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3天后開封,用細紗布濾去渣,收貯干凈瓶中。

用法: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用開水送服20~30毫升。

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

應用:氣陰虧虛所致的形消體瘦、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煩口渴、干咳少痰、心悸盜汗、面板干燥瘙癢、大便秘結等。

注意:便溏、滑精及胸悶苔膩、咳吐痰濁量多者,均不宜服。

四、處暑開運習俗

處暑是一個陰陽兩氣開始轉換節氣,此時陽氣逐漸減弱,陰氣逐步增強。丙、丁、午、巳火開始退值,庚、辛、申、酉金開始當值。八字中用庚、辛、申、酉之氣的朋友,正逢好時節,如果再能從居家、學習工作場所,以及風水物方面加強金氣場,學業、工作、事業財運、婚戀、身體健康等都會有明顯的改良。不喜或忌庚、辛、申、酉之氣的朋友,就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化解。

處暑節氣的習俗活動很多,因為正處于中元節前后,家家戶戶來到逝世的親人墓前,或者河邊,化點紙錢、放幾只河燈,祭祀一下親人和祖先。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多有出游“迎秋”活動。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正是漁業收獲時節,每年處暑期間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靈匣網編輯整理

所屬專題:《詳解二十四節氣》(31篇)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