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煩惱源自于哪里

    5140閱    字型: 

人有種種煩惱,煩就是煩悶、煩擾;惱是惱亂、熱惱。煩惱就是感到煩悶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煩惱不去除,人無法自在。要斷煩惱就得先認識煩惱,看看煩惱究竟是什么性質,在身心中發生什么活動,然后針對它予以有效的撲滅,身心就可得到清凈,精神就可得安寧。所以對煩惱的認識,是極端重要的。煩惱如湍急的水流,如得不到截流、疏導,任其順勢而下,必將變成洶涌的激流,其破壞力量極為可怕,會導致危害自己與社會的犯罪后果。因此對煩惱引起的犯罪心理防微杜漸,尤為必要。

一、貪心

貪心,簡單說是對喜歡的東西的占有和執著的心理。貪就是貪愛,總是不滿足于己有的而要求更新的,欲求無限。一方面回戀過去舊的,一方面又拼命追求未來新的,俗話叫“貪得無厭”。有人說,人的愛以男女性愛為根本。其實不盡然,情愛的根本應為“自體愛”,自體愛又稱“我愛”。有了我,我要作主宰,要作自由支配者。我愛又必然引起對境界的愛著,即“我所愛”——境界愛。我的家庭、身體、衣物、事業、朋友、國家、名譽、意見……由于對我愛著,想自立、想主宰、控制他人,想使與自我有關的一切從屬于我。

但是每個人都會受到不同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喜歡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于是這種貪心就可能引發出殺、盜、淫、妄種種罪行。

與貪心相應的心理有以下幾種。

1、憍,憍就是驕傲,自高自大,是貪愛自體的相應心理。如認為自己相貌好、體格強、富裕、尊貴、才學高……看不起別人。

2、慳,慳就是吝惜的心理,是與我所愛相應的心理,認為自己的財富學識是獨有的,絕不可施舍于他人。

3、誑,誑就是欺騙、欺誑,即騙子的心理。貪愛未得時,想通過種種欺騙手段巧取的心理。有人為名聞利養而沽名釣譽,詭詐虛偽誑惑于人,邪命自活。今天假煙、假酒、假奶粉、假藥、假票、假證、假乞丐、假和尚、假醫、假警、假官、假公文、假政績、假婚姻、假公司、假股票……滿天飛,從官員到商人,從學者到農民,從精神到物質,從官場到市場,盛刮假風。所以,人人都得為道德淪喪負責。

人們是怎樣走上這樣一條沒有誠信、沒有聲譽、沒有畏懼、沒有神圣的絕路上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財色名食睡,成為人們瘋狂追逐的目的時,于是干什么都不再需要規矩,不再需要負責任,不再需要畏懼了。當一個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

4、諂,諂就是作偽的心理,隱藏自己過失并奉承他人,以免名利有損,如拍馬屁、行賄等。誑與諂的不同是,誑以欺騙來爭取名利;諂以奉承來儲存與賺取名利。行諂者,行為不光明,擅長巧言令色、奴顏婢膝、取悅于人,一味迎合他人心意欲望,以迷惑他人,曲心掩飾丑惡。諂具有貪與愚癡混合的心理。如矯設奇異的威儀,或財粗或色艷,以博人喜而謀私利;或偽裝自己才德高超,諂媚于世。諂是專制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嗔恨心

嗔恨心就是對不喜歡的事物產生厭惡的心理。其相應的心理有多種,如忿、恨、惱、嫉、復、害。

  1. 忿,就是憤怒、暴惡。
  2. 恨,就是怨恨。由忿為先,懷惡不舍,怨結不解,耿耿于懷,甚至一輩子不忘。
  3. 惱,就是熱惱。由忿恨為前導,種下嗔恨的種子,一觸及現前違逆的情境,舊恨新仇,火起三千丈,欲惱亂對方使不得安寧。
  4. 嫉,就是嫉妒,嫌貧愛富。對于金錢、美女、名利、地位等等,為什么自己不如他人?心內憤憤不平。
  5. 復,就是報復心理。以牙還牙,你做初一我做十 五,此仇不報非君子的心理。
  6. 害,就是損害。由于上述的忿、恨、惱、嫉、復的前因后果,有仇報仇,有恨解恨的極端心理,彎弓搭箭,一觸即發。古今中外的人間災變禍患就是因此而沒完沒了。

由此可見,貪心、嗔恨心的極端發展,就引發殺盜淫妄種種的惡行。

三、癡

癡,就是無明,即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無知心理。人們因為不了解因果,所以產生很多錯誤的觀念,會不擇手段去干一切事,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好事,實際卻完全是壞事。所以,癡是產生罪惡行為的根本。正因為癡迷,才有無慚無愧的表現,為什么面對罪惡會無慚無愧呢?就因為失念和不正知。

  1. 失念,就是掉失了善念,忘失善法。為什么失念呢?因為不正知。
  2. 不正知,就是知見不正當。對客觀存在的種種事物境界知見不當,產生種種錯誤的見解,是非顛倒,善惡錯亂,成為邪惡的染污的智慧,障礙正知的生起,自不免就會做出毀壞人生、傷害眾生正當利益,毀犯法紀、戒律的行為,造成許多罪惡。

四、慢

慢,就是傲慢的心理。自高自大,老子天生第一,看不起別人。這是以我為中心的根本心理之一,具體表現有七種: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與之相應的心理是無慚。慢的七種表現可分為三類:

  1. 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卑慢合為一類,是自己與他人不同差別的比較下,自以為是、自鳴得意,無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無法提高自己,團結他人的障礙心理。
  2. 增上慢,是指修行人稍有一點感應,但未有實證,就自以為出神通得圣果,自立山頭、開宗立派,妄自圣明的心理。
  3. 邪慢,是無德的人妄稱有德,以掩人耳目、虛偽包裝的心理。

五、疑

疑就是懷疑的心理。懷疑一切,包括他人、事實、真理。疑的表現就是不信。

  1. 不信人,把好人也視作壞人,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天下的好人都失蹤了。
  2. 不信事實,主觀虛妄臆想,不顧客觀實際情況,自以為是的心理。
  3. 不信真理,真理是宇宙人生的真實規律,人若能相信真理,就如順水行舟而得心應手、一路平安。人若不相信真理,不依真實的規律辦事,就如逆水行舟,必然艱難兇險,禍患連連。

六、不正見

不正見,就是對真理顛倒推度的心理。把正看作邪,把邪當作正的顛倒見解。與之相應的心理是無愧。不正見的具體表現有五種:

  1. 我見,就是與生俱來與后天形成的自我執著之見。
  2. 起執見,就是對人生與客觀事物的只執單邊片面見解。邊執見有常見與斷見二種。常見,就是執著認為人生與宇宙萬物是固有的恒常不變的觀點。斷見,就是執著認為人生與萬物的存在是獨立自成的,個體與外界無什么關系,生是自體生成存在,死就永遠消亡。邊執見也是由先天與后天因素形成的。
  3. 邪見,就是否定因果規律的見解,不承認宇宙人生萬物的前因后果的自然規律,因而做事不會瞻前顧后,只看眼前,盲目行為,善與惡、苦與樂皆顛倒錯位。
  4. 見取見,就是認為自己的觀點相比其他種種觀點是最好最正確的,但實際并非如此,僅僅是個人的一種主觀想象而已。
  5. 戒禁見,就是一種不正確的不符合因果規律的戒律止禁,是一種錯誤的執著。

五種不正見的善惡性質分為二類:第一類包括我見和邊執見,屬于非善非惡性質,但會引起煩惱障礙。第二類包括邪見、見取見、戒禁見,屬于不善性,依此見而行為就造成惡業。

這五種不正見,若屬后天形成的,只要經過善知識的教學,把顛倒的見解反轉過來,就可消除。若屬先天帶來的我見與邊執見,須切實修行才能斷除。

七、無慚無愧

  1. 無慚,就是對自己的罪惡行為,內心無半點悔意,甚至自鳴得意的心理。
  2. 無愧,就是對自己或別人損害他人或公益的罪行,不否定、無羞愧,反而贊賞的心理。

無慚表示一個人不能認識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人格,所以會做出一些犯罪的行為。如果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犯罪行為缺乏清醒的認識,不能自覺排斥與遣責,勢必導致世風日下,禍患越來越多、越來越烈。所以無慚無愧的心理是產生犯罪行為的根本。

時時刻刻,看清自己心內的種種煩惱,以戒定慧三無漏學,修正身心,使自己心中的種種煩惱,得到消除,并轉煩惱為菩提,直至修證成佛!

文:玄燈師傅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