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話養生

    4716閱    字型: 

文:海神大師

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這時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早晚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后收獲關系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早在古時侯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每年農曆四月間,公曆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45°時開始。民間習慣把它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治理。農諺:“立夏三朝遍地鋤。”并以立夏日之陰晴占卜一年的豐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諺。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古時侯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舉行祭奠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帶至今仍留存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云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墻腳以避蛇之俗。我國部分少數民族亦有過立夏節的習俗。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似乎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嘗新”有道理

在我國,非常多地方有立夏“嘗新”的風俗,就是在這一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對小孩子,在立夏這一天公道地調配飲食,可以給一個夏季打下一個健康的基礎。這一天可以給孩子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一點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生活習慣要良好在進入盛夏以前應做好生活上的預備工作:

  1. 給孩子把過長的頭發剪掉;
  2. 少給孩子用尿不濕,到了盛夏就可以做到不用;
  3. 培養孩子自己睡的習慣,而不是大人抱著、摟著;
  4. 為孩子選購一款質地好、又透氣的涼席和枕席;
  5. 要讓孩子養成飲白開水的習慣;
  6. 水果、蔬菜一定要跟上,可以適當減少牛肉、花生、豆腐的攝入量,而相應增加酸奶、紫菜和魚類的攝入量;
  7. 有好的衛生習慣,孩子的衣服天天換洗,用品、玩具頻繁消毒,環境打掃干凈,避免生蚊蠅。

天氣熱起來,正好對孩子進行“三浴”鍛煉。也就是天天多透風,讓孩子開窗睡覺,進行空氣浴。帶孩子到戶外進行日光浴,夏季在天天早9:00左右為宜。日光中的紅外線照到面板上,對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線照到面板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躍且迴圈加速,并能刺激骨髓制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此外尚有殺菌消毒作用。1歲以上的小兒可直接在陽光下進行,小嬰兒可以在樹陰下進行。還有就是水浴,天氣熱了,孩子們正好可以在水里多玩兒一會兒,留意水溫在35℃左右,一邊洗澡,一邊游戲,洗澡要天天進行,不只為了干凈,還為了增強體質。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這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鍛煉,留意噴頭不宜高于孩子頭頂40厘米。

到了夏季多喝粥 進入夏季以后,孩子們出汗多,食欲不好,家長們可以做各種營養保健粥來給孩子開胃,并調理身體。比較好做又適合夏天喝的粥有幾種:干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鮮荷葉取汁,過濾后加入大米煮成粥,涼心暖脾,助消化,對小兒夏季風熱尤為合適。此外、綠豆粥、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