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風水觀:儒家“中和”,道家“自然”,佛家“因緣”

    字型: 

風水并不神秘,和任何宗教也沒有關系,是中國文化追求天人之際的精髓。古人講究風水的目的是,使人與自然相和合,人適應自然,自然為人所用,順其自然之情理,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生命存在的方式主要被時間和空間決定。風水學訴求的正是人與空間的關系,即人與天地的和諧。它遵循的是天地執行的規律,通過建筑的形和勢等抽象的元素,運用和表達天地執行的規律;通過對自然環境的勘察,用以指導人類更好的生存。

儒家風水觀:中和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致中和是社會價值的體現。儒家的風水觀就是人以中道取得與環境的和諧,具體來說是一個“適中”原則。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

比如說,居住房屋的大與小要協調,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門大不吉,房大門小不吉。“廣廈萬間,不過夜眠三尺”,不必非要住高屋大院。

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中國歷代的都城為什么不選擇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因為地點太偏。洛陽之所以成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

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形成一種“中軸”對稱式結構,顯得秩序井然。比如說,故宮紫禁城的中軸起自奉天殿,向北直抵鼓樓,向南直達正陽門。全城的重要建筑都布局于中軸上,從南往北依次為正陽門、大明門、承天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欽安殿、玄武門、萬歲山、北安門、鼓樓、鐘樓。

 這樣,故宮坐北朝南,背靠景山,前面有金水河環抱,中軸線與地球子午線重合,左右對稱,可謂是上得天氣,下得人氣,形成一個“陰陽平衡,藏風聚氣”的建筑格局。

道家風水觀:自然

中國古代哲學有一個重要概念:氣。古人認為“元氣”是宇宙生成的根本。道教吸收了這個觀念,認為道就是元氣。

道士的臥床,要求高于地面三尺,認為這樣可免“鬼氣”(不祥之氣)干犯。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細菌病毒大多在地面一米范圍內活動,而古人已經感知到這點,所以用“鬼氣”來形容。道家風水學中所謂的“生氣”“旺氣”,雖然有些玄,其實就是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

易經》:“云從龍,風從虎。”

生活在良好的風水環境之中,人的性格也一定慈善,好比南方人多柔美,北方人多彪悍,而窮山惡水則出刁民。

《易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吉兇見矣。”

事物以類相感召,所以生活在吉地的人,其人事也會有相應的吉祥,這是風水所以能對人產生影響的理由。

老子“道法自然”的觀念,延伸到道教中,就進一步有了“萬物有靈”的含義。正是因為山水和屋舍都有靈性,所以可以通過一些道教儀式去改變屋舍的吉兇。道教的儀式和法術,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給信眾以吉祥和順的心理暗示,對于人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佛家風水觀:因緣

佛教講“因緣生法”,就是說內因與外因是事物發生的充分因素,缺一不可。

風水是外因,人的心量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風水是通過人的心量發揮其作用的。風水的作用大小決定于人的心量。人心向善,就算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也會轉好;要是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恐怕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

風水也是一種緣分,必須用“德”來求。風水學理論講“有情與無情”,有情即有德,無情即無德。好風水能蘊育人,然須有德者居之。德薄風水失,德厚風水聚。好風水只助有德人!

北宋范仲淹是蘇州人,他做宰相的時候,有人告訴他,當前蘇州有一個著名的風水寶地——南園,勸他把南園買下來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說,一家人發達富貴,范圍太小,于是他買下南園,辦了“蘇州書院”,培養出不少人才。他死后,兒子范純仁又做了宰相,而且世世代代人才輩出。范仲淹心量大,獲得的福報也大,范氏家族興盛將近千年,善心才是最好的風水!

源自:紫微達人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