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字,泄了天機的神秘預測術

    字型: 

測字淵源:人神溝通

中國漢字是華夏文明早期最偉大的創造,它使我們的文化能夠超越口傳方式得以承繼、傳播。漢字是濃縮和傳遞祖先生存經驗資訊的載體,其基本字形在36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已見端倪,經秦王朝統一書寫文字定型后,沿用至今而少有變化。

中國方言眾多,漢字卻始終如一,成為促成中國統一的穩定因素。可以說,漢字是全世界生命活力最持久、現在仍在發揮原有作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字音節短,字形差異易識別,資訊含量大。同樣的內容,漢字的識別、表達、思維和鍵盤輸出速度快于其他語系文字若干倍。漢字因其形聲相容的特點,注定將成為世界優勢文字。

今天暫且不談漢字作為語種的種種優劣之勢,單單通過漢字可以預測吉兇禍福這個層面來講,它已經是泄了天機的,測字也成為人們最喜聞樂見的一種預測形式。《淮南子》里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記載。據唐代張彥遠解釋,因為有了漢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既然漢字成為人神溝通的工具,拆解漢字就被蒙上人神交易的神秘外衣,帶有“神諭”的色彩。

上古時解釋文字是巫師、祭司的特權,后又演變成如許慎、鄭玄、孔穎達、王安石、段玉裁等士大夫的特權,形成中國特有的漢字崇拜。但民間探索字根組合資訊密碼的努力,自文字發明起始就有人嘗試,篳路襤褸,薪火相傳。這便是所謂的拆字、測字、破字、別字和相字,而這些民間破譯者,則被稱為測士、拆字先生或相字家,相當于以文字作為與神溝通媒介的“薩滿”(巫師)。經他們歷代總結的測字經驗成果,構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但隨華裔移民流傳海外,而且影響到韓、日等以漢字文化為文化根基的國家,測字習俗蔚然成風。測字這種獨特的東方文化現象為何流行不衰,值得研究。

史料記載最早的拆字、測字事例,是《左傳?襄公三十年》記史趙所說:“亥有二首六身”;以及《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楚莊王所說“止戈為武”(此外,還有“反正為乏”和“皿蟲為蠱”)。《說文解字》引孔子言:“黍可為酒,禾入于水也。”

兩漢讖緯之術尤好測字。《春秋說》:“人十四心為德”。《春秋元命苞》:“刑,刀守井也。飲水之人,入井爭水,陷于泉,刀守之,割其情也。”《初學記》引《春秋元命苞》:“人散二者為火”。又如《五行大義釋名》引《春秋元命苞》:“水立字,兩人交一從中出者為水。一者數之始,兩人譬男女,陰陽交以起一也。”再如《太平御覽》引《春秋元命苞》:“日者,口合共一。”又:“兩口御士為喜”。《春秋繁露?天道無二》:“心止于一中者謂之‘忠’,持二中者謂之‘患’。”《太平御覽》引《新論》:“銀者,金之昆(按:昆含艮)弟也。”

《測字秘訣》云:“測字,在唐宋時期,則為術士謀生之技,品格甚高。”測字之風雖盛行于漢唐以降,卻無專著傳世,只散見于類書和文人筆記。《隋書?經籍志》載有《破字要訣》一卷,宋代有《神機相字法》,現均已失傳。流傳下來的匯集歷代拆字、測字觀點和案例的書籍,只有王安石《字說》、明代記述宋朝邵雍言論的《梅花易數》、清代《古今圖書整合?拆字部紀事》及程省《測字秘牒》、周亮工《字觸》、桑靈直《字觸補》、民初徐珂《清稗類鈔》、《測字全書》,讀后有管中窺豹之感。

不過不用遺憾,周素麗易學文化整理了很多關于測字預測術的相關知識,在后期的文章中會持續更新,和大家起揭開中華漢字背后的神秘面紗。

文:周素麗易學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