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易經(第二十二卦)——賁卦

    3.1萬閱    當前頁: 1/3    字型: 

 

二十二、賁卦

“賁(bì)”,文飾的意思。賁卦由噬嗑卦發展而來。《序卦傳》說:“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噬嗑通過明罰敕法來整合社會,側重于以刑獄禁暴,這種整合缺少精神文明的聯系,只能稱之為“茍合”,即建立在強制基礎上的委曲茍且的整合。所以應該繼之以賁,用禮樂軌制來文飾,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在和諧穩定的秩序軌道上良性運轉,禮樂與刑政兩個方面都是必須的,這就是古代人常說的,“禮樂刑政四達而悖,則王道備矣”。然而比較起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主要表現在禮樂軌制的文飾上,而且這種文飾側重于加強精神聯系的紐帶,著眼于人文價值的認同,其所產生的整合社會的功能比之以刑獄禁暴顯得更為重要。

文飾是與質在的本質,文是外在的形式,此二者密切結合,內外一體,不可分離。就自然界的情形而言,其內在本質的依據是陰陽變化,剛柔交錯,其外在的形式則是表現為日月星辰的光明燦爛,四時執行的迴圈交替,萬物種類的繁富盛美,光怪陸離,儀態萬千,稱之為“天文”。

就社會界的情形而言,其內在本質的依據同樣是陰陽剛柔的變化交錯所形成的協調并濟,其外在的形式剛是表現為禮樂軌制的整潔完備,道德風尚的和善淳美,行為舉止的合規中矩,稱之為“文明以止,人文也”。由于“天文”是由內在本質自然而然表現于外的形式,沒有人為的介入,而“人文”則完全是出于人為的主觀的設定,經常出現差錯,使得文與質的配合不能恰到好處,或者文飾超過了質樸,或者質樸超過了文飾,流入粗野。因此,為了進行人文建設以化成天下,必須正確處理此二者的關系,做到文質彬彬,配合恰當,無過無不及。這就是賁卦所討論的主題。

從卦爻結構看,賁卦的剛爻與柔爻總體上都象征著文與質密切結合相互文飾的關系。下體離卦,六二作為柔爻來居于二剛之間,這是“柔來而文剛”,以柔為文,以剛為質,內剛而外柔,所以亨通。上體艮卦,上九作為剛爻往居于二柔之上,這是“分剛而文柔”,以剛為文,以柔為質,內柔而外剛,由于內在的本質荏弱,不能有大的作為,所以“小利有攸往”。

這種剛與柔相互文飾的關系表現于自然辦稱之為“天文”,表現于人類社會則具有“文明以止”的特征,由于下體離為文明,上體艮為止,既有光輝燦爛的文明,又有止于至善的價值目標。所謂止于至善,具體說來,就是人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子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人類文明的發展不能漫無方向,必須知其所止,有一個自覺追求的終縱目標。這個終縱目標就是止于至善的核心價值觀。只有牢牢把握這種核心價值觀,做到“文明以止”,才能“化成天下”,整合社會,建構一個以禮義為本的和諧有序的文明共同體。

22.1

賁。亨。小利有攸往。

白話

賁卦:通達。有所往則有小利。

解讀

賁(bì),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艮上)。本卦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艮,艮為山。山下有火,一片艷紅,花木相映,美麗如文。喻男婚女嫁,國政家制,都有儀禮軌制,構成了復雜的社會人文關系,用以維護現存的社會秩序。這恰是所說賢德君子“觀乎天文,察乎時變”神道設教的結果。所以卦名曰賁。賁,《序卦》:“飾也。”

22.2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①。故以“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②,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白話

《彖辭》說:賁,通達。此卦下卦為離,義為陰柔,上卦為艮,義為陽剛,所以說陰柔文飾陽剛,因此“通達”。柔、剛分布,剛為主而柔為襯,所以說“有所往則有小利”。剛柔交錯成文,這是天象。社會軌制、風俗教化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社會人文現象。觀察天象,就可以察覺到時序的變化。觀察社會人文現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

解讀

“柔來而文剛”四句,文,文飾。本卦下卦為離為柔,上卦為艮為剛,柔居剛下,俯順于剛,所以說“柔來”,“剛上”。“文剛”、“文柔”,就是柔剛互為文飾,即以倫理、禮節來規范人們的生活,用各種政治設施來維護社會軌制的尊嚴。②今本無“剛粱交錯”四字。郭京本有。王弼、孔穎達所據本亦有。今據增。

22.3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白話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離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這是賁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盡,以此為戒,從而明察各項政事,不敢以威猛斷獄。

解讀

庶,眾。庶政,各項政事。

賁卦上艮為山,下離為火,山下有火,明照萬物,光輝燦爛,這是自然界的文飾。君子觀此卦象,用于社會人事的治理,懂得了分清主次本末的道理,把重點放在修明庶政處理各種重大的政治事務之上,而不敢讓一些訴訟刑獄的案件來分散自己的精力。這并不是說不要去處理訴訟刑獄,而是表明,為了從事社會的文飾,建設一個文明社會,應該捉住根本,從修明庶政入手。假如政治不能清明,政策措施有失公正,社會的矛盾沖突就會激化,訴訟刑獄的案件也隨之層出不窮。

反之,假如政治清明,公正的原則得到有效的維護,人際關系就會和諧而序,訴訟刑獄的案件也隨之而減少,甚至能達到無訟的境界。因此,“就明庶政”與“折獄”二者比較而言,“折獄”只是治標而不治本,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矛盾沖突,整合社會,而“明庶政”才是正本清源建設文明社會的關鍵。

22.4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白話

初九:腳穿花鞋,舍車不乘,徒步而行。《象辭》說:舍車不乘,徒步而行,為顯示鞋子之美麗,理應不乘車。

解讀

賁,文飾。賁其趾,猶言用花鞋套腳。本卦多記錄婚嫁之事,聘請迎娶都有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對偶婚制的簡單的風俗圖景。讀者可從這個角度體察各爻意義。《象辭》附會大義,曲加解釋,以致面目全非。

“舍棄車馬不坐而徒步行走。”是指外出勞作不應該坐馬車的風俗。此爻說明先輩君子出行提倡勤儉而不鋪張奢侈。

22.5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白話

六二:潤飾自己的胡須。《象辭》說:潤飾自己的胡須,說明老人不服老,匡助君王振興國家。

解讀

“修飾好自己的胡須。”是指個人外表修飾的禮儀,是對他人的尊重。此爻說明君子應該在外表上樹立一個被他人認可的文明形象。

22.6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白話

九三:奔跑向前,汗流浹背。卜問長時期的兇吉而得吉兆。《象辭》說:永遠貞正,必吉祥,由于決沒有人侵凌正派人物。

解讀

賁,借為奔。濡,濕。如,形容詞詞尾。《象辭》釋“貞”為誠信貞正。陵,侵凌。

九三的爻辭在《象傳》中解:修飾的光澤柔潤,永遠堅守正道可獲吉祥。“永遠堅守正道可獲吉祥。”是指這樣才能最終不被他人指責言貶。此爻說明君子言行修飾的文明禮儀非常重要,向積極方面去發展是吉祥的,永遠不會被人胡言亂語。

22.7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白話

六四:奔跑氣吁吁,太陽火辣辣。高頭白馬,向前飛奔。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象辭》說:六四陰爻居陰位,所處恰當。既知不是來搶劫,而是來娶親,疑慮冰釋,終無災禍。

解讀

  • 賁,借為奔。皤(pó婆),鄭玄本作燔,焚燒,這里指太陽當頭曬。
  • 翰,黃穎注:“馬舉頭高昂也。”馬頭高舉即飛奔之狀。
  • 當位,此以六四爻位爻象為據。六四,陰爻居陰位(第四位為陰位),是為當位。之所以稱“疑”,由于看到大批人馬賓士而來,心中犯疑,難料吉兇。

六四的爻辭在《象傳》中解:修飾淡雅一身素白,騎著一匹雪白的駿馬往前賓士。遠征不是去搶掠打劫,而是去聘求婚配佳人。 “六四爻雖卦位適合,但心里不免疑慮猶存。”“遠征不是去搶掠打劫,而是去聘求婚配佳人。”是指君子好逑,這樣做終究沒有憂慮。此爻說明君子做事只要誠意樸實,一定會如愿無悔,“劉備三請必得孔明”。

22.8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白話

六五:奔向丘園,送上許多布帛,初遇困難,終則順利。《象辭》說:六五爻辭說的吉祥,指的是有婚姻之喜。

解讀

戔戔,馬融注:“委積貌。”即一大堆的樣子。

六五的爻辭在《象傳》中解:裝飾好家里山丘林園,手持一束微薄的絲絹來迎接遠親。雖有一點吝嗇,但最終可獲吉祥。六五爻卦位是吉利的,是指將有喜慶臨門。此爻說明君子做事誠意樸實,雖然奉獻微薄之力,但付出的一片真心一定會得到好的報答。

22.9

上九:白賁,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白話

上九:送上白底飾以諸色花紋的布帛,不會壞事。《象辭》說:白底的布帛飾以諸色花紋,沒有災禍,由于上九居一卦乞首位,像人高高在上,志自得滿。

解讀

賁,飾,這里指配色。白賁,猶言白底的布帛飾以各苞花紋。

上九的爻辭在《象傳》中解:修飾的素白樸質淡雅,沒有禍害。“修飾的素白樸質淡雅,沒有禍害。”是指努力發展到了上位時表明志向已經實現了。此爻說明君子一生奮斗為人真誠,勤儉樸實,有了很好的發展,實現了最初的志向。

總結

賁卦上卦為“艮”,“艮”為止,主于篤實,故側重于從“質”的角度談文飾返歸于實質的道理。六四爻“賁如皤如”,談素潔之美;六五爻“賁于丘園”,談簡單之風;上九爻“白賁”,談返璞歸真。

全卦以文與質為命題,通過對卦象和爻象的剖析,全面表述了現象與本質、外在儀表與內在精神的辯證關系。從下離上艮的卦象中,說明文明而有所止的原則,這恰是賁卦的精華。外表的華美固然表現了一定的文明,然而無窮度地追求文飾和浮華,會愈來愈闊別自然質樸之美,奢侈腐敗的惡劣風氣就會泛濫成災,甚至由于物質文明的繁榮和精神文明的墮落的巨大反差而危害人類。這在現代人生活中已經成為引人注目的問題,不能不加以重視。

文飾必須符合自然。從下往上潤飾,不是越來越濃重,而是越來越輕淡,最后是不文飾。此外還要互相文飾,你文飾我,我文飾你,最后才能形成一種“文化”。文化不是個體的,是集體的。

最高的潤飾是什么?是不潤飾,是不文,是返璞歸真。老子提到三個“復歸”,復歸于無極,復歸于樸,復歸于嬰兒。最上者得到了自然之美,正如老子所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假如對這一卦的主題做一總結,可以套用一句,那就是“大賁若白”。

所屬專題:《為大眾解讀易經》(68篇)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