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字型: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出自于宋朝文人姚寬的《西溪叢語》。據記載:曾經有個道士很善于下棋,凡是與他人下棋,總是“饒人一先”,也就是讓人家先走一步,占據棋盤上的先手優勢。“饒”字除了饒恕之意外,在古代的圍棋界語境中還有讓先、讓子的意思。這位道士曾經作過一首詩: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爛柯”是圍棋的別稱。這個道士后來在褒信縣去世,褒信縣位置大約在今天的息縣包信鎮。逝世前他曾對一個村里的老頭讬付后事。幾年后,這個老頭遵照囑讬為道士改葬,開啟墳墓后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墓穴里只有空空的棺材和衣服。

大家明白道士是位高人,他已經用“尸解”的方式成神了。道家把修道人得道后,假讬如衣物、竹杖、劍等物,化作遺體障人耳目,而真正的本人升天解脫的方式,謂之尸解。從此道士的故事與他的詩流傳了開來,漸漸的“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一句詩被單獨提出來,以表示對別人的寬容、理解、體諒,對別人的錯誤寬恕、饒恕之意。

“爛柯”為什么是圍棋的別稱?

圍棋又稱為“爛柯”,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這個別稱的來歷。其實,這里有一段傳說,記載于南北朝任昉的《述異記》。

話說晉朝時有一個樵夫名叫王質,有一天進入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州東南)去打柴,遇見幾位童子在下棋、唱歌。王質入迷的觀棋聽曲,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一位童子遞給他一枚狀如棗核的仙果,他含在嘴里便不覺得饑渴。不久,童子告訴他該回家了,王質站了起來,卻發現放在一旁伐木用的斧頭的斧柄(柯)已經腐爛。

王質感到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已百年。

此后,“爛柯”便成了圍棋的別稱之一,而石室山也被稱為“爛柯山”。

唐朝詩人孟郊有一首《爛柯山石橋》,詩曰:

仙界一日內,人間千載窮,

雙棋未遍局,萬物皆為空。

樵客返歸路,斧柯爛從風,

唯余石橋在,猶自凌丹紅。

相信很多人在使用“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時,都不會想到其竟來源于道家高人。中華文化中的許多內容其實都是來自于神、來自于修煉者、虔誠信神者。中華文化的的確確是一個偉大的神傳文化。

源自:看中國(原文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