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智慧 出自《道德經》的25個成語

    字型: 

2500年前,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離去前,老子留下了《道德經》五千言,被奉為道家的創始典籍,對后世影響巨大。今天,我們許多耳熟能詳的成語也都是出自于《道德經》。

一、上善若水

【釋義】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先居功。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二、功成身退

【釋義】也作功遂身退。意指一個人在建功之后,主動引退,不再復出做官。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三、目迷五色

【釋義】指五光十色,令人眼花迷亂,分辨不清。

【出處】《道德經》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四、知止不殆

【釋義】指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逢遇險境。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五、自知之明

【釋義】人能自知好與不好,斂視內省,才是清明、智慧。

【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六、輕諾寡信

【釋義】指隨意答應他人的請求,常難以實踐承諾。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七、大巧若拙

【釋義】指真正身懷大直之勇、大巧之能、大辯之才的人,從不自我炫耀,表現上看似笨拙木訥。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八、知雄守雌

【釋義】比喻真正強大的人,能放下身段,寬厚待人,謙虛謹慎,毫不囂張跋扈。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九、多藏厚亡

【釋義】指積聚過多的財物,卻過于吝嗇,不知散財濟困他人,必然會帶來無妄之災。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十、和光同塵

【釋義】指真正的智者懂得收斂自身的光芒,化為隨處安身的塵土一樣,無處不在。

【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十一、禍福相依

【釋義】指福禍如影隨形相互依存。

【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十二、道法自然

【解釋】:指大道以其自身為原則,自由不受約束。

【出自】: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十三、天長地久

【解釋】: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

【出自】: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十四、慎終如始

【解釋】: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出自】: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十五、金玉滿堂

【解釋】: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十六、寵辱若驚

【解釋】: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無論受到寵愛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

【出自】: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十七、以德報怨

【解釋】:指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出自】: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十八、根深蒂固

【解釋】: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出自】: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十九、出生入死

【解釋】: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出自】: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二十、知足常樂

【解釋】:真正懂得知足的人明因果,不執著,所以快樂。

【出自】: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二十一、知足不辱

【解釋】:懂得滿足才不會受到屈辱。

【出自】: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二十二、大器晚成

【解釋】:意思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

【出自】: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二十三、老死不相往來

【解釋】:指彼此不聯系,不交流的情況。

【出自】:第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二十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出自】: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十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解釋】:意思是天道之網廣大而寬疏,但作惡之人終究逃脫不了天法的懲處。

【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源自:看中國(原文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