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人體潛能與特異功能的存在

    字型: 

心靈心理學(parapsychology)始于1920年代末,致力于驗證人體潛能是否存在,以及影響這些潛能的因素。人體潛能又稱特異功能,西方稱為賽(psi)現象,代表未知的意思。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超感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和心理致動(Psycho Kinesis)。超感知覺是指不通過五官而獲得知覺資訊的能力,包括他心通(telepathy),透視力(clairvoyance),遙視(remote viewing),宿命通(預知未來precognition、回知過去retrocognition)。

透視功能是指隔物看到隱蔽物或影象的能力。這方面的最經典的實驗是Pearce-Pratt系列實驗。

美國杜克大學的萊茵博士(Rhine,J.B.)在1934年設計了五張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簡單圖案:圓圈,方框,十字,流水,星形。利用這五張卡片,他與其當時的助手普萊特博士(Pratt,J.G.)對一位自稱有透視能力的學生彼爾斯(Pearce,Jr.H.E.)進行了一系列實驗。

實驗在1933年8月和1934年3月之間進行了34次,每次實驗用五套卡片(共25張)。受試者彼爾斯坐在杜克大學圖書館的一個小隔間里。助手普萊特則在坐另一棟樓的一張桌子前,他能從窗戶看到彼爾斯。

實驗一開始,普萊特拿起一張卡片,并將它面朝下放在一本書上。此時,彼爾斯開始“看”書上這張卡片的圖案。一分鐘后,普萊特再用左手將書上的卡片面朝下放在桌子左邊,然后再用右手拿下一張卡片。這樣每分鐘一張卡片,直到25張卡片全部用完。整個過程中卡片一直嚴格保持面朝下的狀態,普萊特和彼爾斯都不可能看到上面的圖案。

統計結果表明,在總計74輪實驗、1850次透視中,彼爾斯答對率超過30%,在統計學上遠遠超過或然率。通俗地說,如果只憑隨機猜測而不具備透視能力,受試者不可能答對30%(Rhine,1934,1937)。這一實驗在心理學界得到公認,萊茵博士也因此被譽為現代實驗心靈心理學之父。這項實驗在之后又被不同科學家多次重復,都得出了相同結論,進一步證實了透視功能的存在(Russell,1943)。

人體超能力的種類

超能力主要分為超感官知覺(ESP)和念力(PK)。超感官知覺泛指辨識一般人所無法認識的現象,或是指干涉該現象的能力。有接觸感應、透視、心靈感應、預知等能力。念力指以意志力、不碰觸物體而使物體動作,或是移動粒子以產生高熱、低溫、電磁波等的能力。

人體有六種感知,視、聽、嗅、味、觸,再加一種心理反應(意識影像),即衍生出六種能力自我感知,非眼視覺,非耳聽覺,非鼻嗅覺,非舌味覺、非身觸覺,非心感知(俗稱心理感應)。超心力的人六種能力都具備,這六種能力道理是一樣的。還有反向對應發出的六種能力就是讓他人來感知,顱內傳視,顱內傳音,顱內傳嗅,顱內傳味,顱內傳力,顱內傳心(在接受人睡眠狀態下筑夢)也是六種能力。

既然不需要身體就能感知力量,即接受力量,反之不需要身體還能發出力量,這種效應稱之為念力,所以念力的作用是隔空的,無視覺的,無距離限制的。從念力的認知上,我們又得知既然把力可以做到隔空的,無視覺的,無距離限制的,力做為能量態出現那么物質也是能量態表現的方式之一,物質也能做到隔空的,無視覺的,無距離限制的傳遞,這種顯現的視覺感知物體的傳遞我們稱之為瞬移。那么隱顯的非視覺能感知的能量態的傳遞我們稱之為念力,但是念力和瞬移之間的科學理論道理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能否被視覺所感知的區別,前面說的八種功能只是在三維空間中的傳遞,還有二種在第四維即時間單位的視覺傳遞。

既然能量態可以做到隔空的,無視覺的,無距離限制的傳遞,那么非眼視覺也是一種能量態的變現形式,這種功能既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傳遞,叫做遙視,也可以在第四維度時間單位上傳遞,向過去的時間單位看叫做后瞻。向未來的時間單位看叫做預知,即非眼視覺在未來的時間軸上的能量態傳遞運動。

人體大腦能夠產生非眼視覺,非耳聽覺,非鼻嗅覺,非舌味覺,非身觸覺,非心感知,顱內傳視,顱內傳音,顱內傳嗅,顱內傳味,顱內傳力,顱內傳心,后瞻和預知,共十四種超能力。

源自:看中國(原文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