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四大兇獸——混沌

    3337閱    字型: 

【混沌】中國古代神話四大兇獸之一 ,根據《左傳》記載,四兇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并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梼杌”。

混沌(也被稱為渾沌)是四大兇獸之一,也是比較怪異的一個。因為在民間傳說中,混沌沒有五官,卻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兇獸,其實可以算是多才多藝了。

傳說中,混沌形狀渾圓,全身像火一樣的紅!并且長著四只翅膀,有六條腿,而且沒有五官(耳、目、鼻、唇、舌)。混沌長相如此,卻能歌善舞。民間有言: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

混沌的樣貌

混沌之所以會被稱為是神獸,同時又被稱為是兇獸,是因為記錄混沌的書籍不同,而在這些書籍中,混沌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山海經中,混沌更多的是被描述成為神獸的類別,是一只神鳥。而在神異經中,混沌則更多的是被塑造成為了一個兇惡的形象,喜歡殘暴惡毒之人,而厭惡德行高尚之人。換句話說,在神異經中,混沌則是被描述成為是一個助紂為虐的長相丑陋的怪獸。

山海經版:《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

在山海經中,混沌是一只神鳥,它的形狀像一只黃色的袋子,紅的像赤色的火焰,有六只腳,兩對翅膀(也就是四只翅膀),雖然混沌沒有臉,更不用說眼睛,但是它卻能夠辨別歌聲、識別舞蹈,更說它就是帝江。

莊子版:《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shū),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的句子。又寫到“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渾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渾沌之智力實在有限。”

在莊子的記錄中,混沌沒有七竅,受恩于混沌的兩帝王為了報答混沌,為其鑿七竅,一天一竅,待七竅鑿完,混沌就死了。更多關于混沌的描述,在莊子中并未提及,最多的就是混沌沒有七竅。

神異經版:《神異經》中云:“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 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

在神異經中混沌則被描述為是一只長了長長毛發的形狀像狗的動物,它的四條腿長的和熊腿類似,但是不像熊有爪子,它是沒有爪子的。有眼睛卻是白長,因為看不見;有腳卻很難移動;有耳朵但是也是形同虛設,因為聽不到;有腹部,可是這腹部里面卻沒有五臟六腑,就是僅有的腸子也是直腸,吃下的東西全部一通到底。盡管看不見、聽不見但是他卻能夠感知人性,若是碰到有德行的人,混沌就會非常反感,而且抵觸這些德行之人,而如果是遇到了殘惡之徒,混沌就會為那些殘惡之徒所用。

還有一種說法,渾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氣所化。這也與四大兇獸來歷一致:窮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氣所化,梼杌是鯀死后的怨氣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氣所化。

混沌被稱為四兇之首

或許很多人認為,混沌能歌會舞,并非什么惡獸。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混沌體型龐大,雖然沒有舌頭,卻喜歡以人類為食。混沌所過之處,人畜無影!混沌每到一個地方,便用歌舞吸引人類和獵物自動來到它身邊,當人類或者獵物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無法自拔時,混沌便將周圍的食物吞噬。

神話故事里,混沌的腸子是直的,所以食物非常容易被消化,很容易餓。因此,混沌也成了除了饕餮之外的另一個食量大的兇獸。曾經有人想要絞殺混沌,奈何很少有人能夠抵擋住混沌的歌聲,還未近身便被混沌吞噬。

正因為混沌是直腸子,消化快,吞噬的人類數目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混沌強悍的能力,被人們當做四兇之首!

混沌比較貪玩,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當然了,惡人也是風火一時,最終還是會被混沌當做食物吞掉。

源自網路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