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就是年,中國人過年習俗、禁忌完整版

    當前頁: 1/2    字型: 

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古時候也稱“蠟月”。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這里所說的,不論是打獵后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說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閑”之說。農事上是“閑”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后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結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可看到。

過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極富有魅力的。為了過好年,中國人要拿出近一個月的時間做諸多準備。人們要忙著對保佑、賜福于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賬目有個結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日的慰問,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以使在新的一年里,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更加興旺。

九種過年習俗

臘月初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還有一種傳說:當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難,饑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里扒出來了稻、黍、麥、黃豆等食物,朱元璋在鍋里把這些東西給燉了吃了,這些東西救了朱元璋的命。后來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為了紀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為臘八節,習俗就是吃五谷雜糧煮成的粥,美名曰:臘八粥!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稟報這一家人的德行,讓玉帝賞善罰惡。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準備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讓灶王上天之后嘴巴被黏住,說不了壞話。

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

后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對于北方來說,嚴冬中的臘月掃房,只是撣掃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將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邊、井邊去刷洗。掃房以后,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在過去,人們生活艱苦,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豬肉。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過年迎來送往,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所以除了豬肉之外,還有準備魚肉、鴨肉。二十七也是年貨節,大家準備好年貨,吃穿用度,一應俱全,所以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

二十八,把面發。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饅頭的,所以二十八這一天要準備好接近半個月的主食。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大年​三十

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

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于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炮,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臘月三十兒晚上最盛。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八大祥”等店鋪,會專門雇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征著買賣興隆。

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掛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五種過年禁忌

1、家中有兒子,已婚閨女在家過年

臘月二十三之后,有兒子的家庭里,不許已婚的女兒回門,直到年初二、初三才可以。老輩子說法,這叫做“閨女不踏娘家塵草”,踏塵草能踩斷娘家的根兒。是說女兒這時候回門,會斷娘家香火。現如今獨生子女社會,自然不存在這些老說法。但在過去,這是頭等的忌諱。

2、臘月搬家動土

民間是沒有臘月搬家的,因為臘月是祭祀月,有很多重要的日子。臘月講求的是往家里各種進財。此時搬家,會以為不吉利,有臘月搬家窮一說。最關鍵的一點是,農村過年,臘月里的諸神,比如灶神臘月二十三辭灶上天述職,年三十再重回人間,還有老地老母(老祖宗)。你突然在臘月搬了家,他們回來找不到新家,會惹不開心。難免有脾氣,那這一年就不會太順。

3、年三十家里水缸不滿

兒時農村,還沒有自來水,年三十傍晚,去井臺邊排隊挑水的人特別多。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過年的彩頭兒:有剩財剩飯,寓意日子過得富足,年年有余。

年三十晚上煮餃子的水,都是提前挑水添滿鍋的,水桶里也滿滿的水,要很節約著洗臉刷牙等。若是不懂事浪費水,沒等大年初一就得出去挑水吃,家里主事人心里肯定要郁悶了。

4、不說過年話兒

“大年三十死了驢,不好也得說好”。年三十煮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了,破了,得樂呵呵地說:“掙了”。打破碗碟,要趕緊說“歲歲平安”。農村人認為,年根兒和年初,老地老母和諸位神仙鬼怪,全都在家,說什么都能一語成讖。所以必須多說好話,沒準兒神仙祖宗一保佑,就實現了呢。

5、年三十掃地,往外扔垃圾

農村老人說,年三十開始,家里的塵土都是財寶。那是老祖宗帶回來的運氣,或者是諸位神仙的賜福。此刻掃地,就是把財氣掃出門。垃圾自然也是財,也不能扔,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財神,夜里送了神以后,初三早上才能掃地,把垃圾清理了。

十二個月的感想,十二個月的努力,十二個月的夢想,十二個月的記憶。告別所有的曾經,迎來全新的自己。月份年份更替之下,一切都是嶄新的模樣。

夢里花藤伴月華,風吹愿景到茜紗 。星辰枕上浮沉色,幻彩隨心換月牙。進入臘月就是年,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別回頭,別糾纏,別念舊。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唯愿君安。

源自網路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