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否存在?黃帝拜訪仙人的最重要啟示

    字型: 

人為什么看不到神?現代科學為什么不能證實神的存在?這是許多人常常議論的話題。讓我們從開創中華文明的先祖軒轅黃帝兩次求見廣成子的經歷來探討這個問題。

路遙與挫敗無阻拜師心 軒轅改過治國拜師成

住在東方的軒轅黃帝聽說遠古仙人廣成子住在崆峒山上(位于現今甘肅省內),于是不顧路途遙遠,風塵仆仆地前去拜師問道。第一次去崆峒山求見廣成子的黃帝,已經四十來歲,也做了二十多年的天子了,于是難免擺起了國君的架子和排場:

黃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節坐木輪大車在后,黃帝身后還有文臣、武將、武士等一百多人。這樣一行人就如此浩浩蕩蕩地向崆峒山進發。為了表示誠意,黃帝在崆峒山下,焚起香草,青煙裊娜,香氣襲人,群臣邊舞邊唱,喧鬧聲振動山谷。

忽然,廣成子現身與半空云端中,語意深長地對黃帝說:“治理天下者,沒有見積云就想下雨,沒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黃落,哪里能談至道呢?”說畢,拂塵一揚,廣成子隱入云霞之中。黃帝無功而歸。

黃帝反思廣成子的話,回國后勤勞焦思,憂國憂民,選賢任能,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做出了一番偉業,受到后世敬仰。傳說文字、養蠶、舟車、音律、醫學、算數、婚姻、喪葬、等都起源于黃帝時代。

黃帝雖然貴為天子,但是一直思念廣成子。又過了大約六十年的時間,黃帝在一百歲時決定再次上崆峒山拜師問道。這一次黃帝單獨一人,悄悄離開軒轅之丘上崆峒山。這時的黃帝學會了謙恭,于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長者(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指點黃帝說:“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

黃帝一路上不斷思索這四句言詞,直到鞋磨穿、腳磨破,寸步難行時,才恍然大悟,決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黃帝所過之處石子都被鮮血染紅了。

黃帝又來求道之事,廣成子當然早就知道了,而他的誠心實意、堅定心志感動了廣成子。當黃帝膝行到崆峒山下時,廣成子立即派出金龍把他接上山去。之后,廣成子傳道于黃帝。黃帝回國后,依廣成子所教之道,靜修養身。在一百二十歲時,黃帝乘龍白日升天。

黃帝兩次拜師問道 給予后人不少啟示

黃帝兩次拜師問道,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至誠程度,得到不同的結果,也給了人們許多的啟示。第一次,黃帝雖然心中向道,表現出一定的敬意和誠意,但同時又表現出自大、浮躁之心。黃帝雖然見到了廣成子,但并沒有因此而獲得道。第二次,黃帝修去了自大、浮躁之心,其向道的誠意、毅力、吃苦精神及反思精神,終于感動了廣成子。

人在宇宙和自然之間是渺小的。神(仙)并不看重人間的貧富貴賤,只見人心,有沒有信神與對神的至誠之心是能不能見到神(仙)的前提。也就是說,能不能見到神(仙)取決于什么樣的“心”。是對神的傲慢、自大之心,還是一片至誠向善之心。

現代科學不僅不信神,不敬神,把神說成是迷信,誹謗神,而且還破壞神給人規范的道德,和神的旨意背道而馳!這怎么可能看到神呢,神怎么會讓實證科學測量到、看得見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你在成天誹謗一個人之后,說你要見他,他愿意見你嗎?這是用人心來形容神,自然失敬失準,但只是說這個意思。實證科學自高自大,自以為如果有神的話,只要通過所謂的先進技術和精良儀器就能夠找到。如果找不到,那么就是沒有神。實證科學自認為這個邏輯有道理,但其實這是實證科學對生命的本質和精神領域的無知所造成的。

事實上,實證科學既不能證實神的存在,也不能證實神的不存在。在談論“天人合一”中,我們看到實證科學的機械解析的思維是錯誤的,在對待神的問題上,其心態又是完全錯誤的。

赤松子指點黃帝的“只在心上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現代科學如果真想證實神的存在,那么不妨先學會謙卑、自我收斂,并學習如何尊敬神。

當然也有一些信神人士只是停留在信神的表面上。如果不按神的要求做,甚至連善惡都不分、屈服于惡人的淫威之下,或跟與神斗的惡人同流合污,那么未來就算建造了多少廟,唱誦了多少贊歌,都如同黃帝第一次求見廣成子那樣歌舞喧天,最后也是不能夠真正得道的。

“信則靈,不信則無”,這話很有道理。至誠信神的人就能夠看到或感受到神,不信的人就感受不到,也更看不到。其實信不信,神都是存在的,只是信就可以看到,不信就見不到。

人要探索宇宙真理,人要尋找神、尋找自己的歸宿,首先要先誠其意,擺正心態,這是個修心的過程。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正法、正道難求。雖然貴為天子,黃帝的求道之路也如此艱難。正因為得之不易,修道之士都知道珍惜。在古代,從中國的眾多修道、修佛者,到國外的許多虔誠宗教人士,在磨(魔)難面前,都堅守對神、佛的信念,毫不動搖,并展現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大善大忍之心,令天地動容。可惜,當今許多信神和道德底線都低的人,對此都很難理解。

黃帝被后人稱為“人文初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奠基人,而且還是中華五千年正統文化的奠基人。修煉是正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人返本歸真之路,是人探索真理之路。事實上,人人心中都埋有修煉向善的種子,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返本歸真的愿望,人們都在期待著,尋找著。

我們是炎黃子孫,是有信仰的族群。先祖黃帝的尋道之路,在今天的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啟發性的實質意義。

文:一夫

圖文源自;看中國(原文

相關閱讀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