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的風水與養生
字型:處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
一、處暑風水
處暑標志著陰陽開始轉換,陽氣逐漸減弱,陰氣逐步增強。丙、丁、午、巳火開始退值,庚、辛、申、酉金開始當值。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
八字中用庚、辛、申、酉之氣的朋友,正逢好時節,假如再能從居家、學習工作場所,以及風水物方面加強金氣場,學業、工作、事業、財運、婚戀、身體健康等都會有明顯的改良。不喜或忌庚、辛、申、酉之氣的朋友,就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化解。
二、處暑養生
處暑節氣后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60%,過高過低都會感覺不舒適。由于秋天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對濕度下降,尤其是空氣的相對濕度低于30%以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面板干澀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需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以避免發展為疾病(即“秋燥證”)。
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尤其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卜、胡蘿卜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和湯、粥等。這不但有利于維生素的增補,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盡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品,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癥狀。
增加水和流食的攝入,提倡采用“五一二”的方法:“五一”的意思是5個1杯,即早晨起床后喝1杯白開水,早餐時喝1杯豆漿,午餐時喝1碗湯,晚餐時喝1碗粥,睡前半小時喝1杯牛奶;“二”的意思是上下午各喝兩杯茶。
下面介紹3個預防“秋燥”的流食保健方:
1、梨粥
梨2~3個,洗凈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2、百合銀耳粥
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后,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3、銀百秋梨羹
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后,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處暑時節恰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科學的養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把握睡眠規律及方法。另外,古代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天天于子時、午時入睡),以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憊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三、天涼當護臍
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曉得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尤其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冷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假如冷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假如天長日久,冷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因此,除了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推拿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后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100次。假如冷氣積聚日久,病癥頑固,還可以取粗鹽(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將鹽炒熱后裝入毛巾縫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
源自:陳易龍易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