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源于《易經》之學,簡稱易學。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經》中記錄了很多上古的古代歷史事件,因此易經本于實踐。《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最系統、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礎。
易學基本有以下要素:
1、易理:陰陽消長,互補轉化。可分為:
- “變易”: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
- “易簡”:執簡馭繁,多樣性中求統一;
- “不易”:多樣變化之中守常制恒的規律。
2、易象:是易理的符號化,由--陰爻,—陽爻按天、地、人的關系組成干、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后來,觀察到的事物越來越廣泛,卦與卦的關系也需探討,進而出現重卦,即六十四卦。
3、易數:類似于數學。
從古到今,易學的主要載體《易經》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從《連山》、《歸藏》、《元包》到《帛書周易》,再到《周易》,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