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在于地,中病在于宅,小病在于人!

    字型: 

大病在于地,中病在于宅,小病在于人。

大病改地,非一般個人而能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不養人時只能易地而居。

中病改宅,上醫治病于未發,良醫治病于之始,普醫妙手而回春,庸醫延誤病情于良機。宅之病分宅內宅外,結構不合理而已。

陰陽在天地間,無處不在。尤不可欲其偏陰偏陽,則不得中和之氣。

然一動一靜互相迴圈,山亦有動極而靜,水亦有靜極而動,不可執一而論,又在人融化之為妙也。動靜互相迴圈,山要靜中有動,水要動中有靜,能結地是因為地理變通之妙。不可執一而論,靠人去理會。

聚散

其次莫若觀聚散。聚散者,言乎其大勢也。夫山川融結自有天造地設,障空補缺,不陷不跌。故小聚則地小成,大聚則地大成,散而不聚,不可以言地矣。

大勢者,主客左右及隨從,水口之類。障空補缺,不陷不跌。大勢之聚而山川融結者也。小聚小成形局之小者。大聚大成形局之大者。大小雖殊,而天造地設則一故。皆可以為地也。反是利散而不聚矣。

何謂聚?山之所交,水之所會,風氣之常藏也。何謂散?山之所去,水之所難,風氣之所散也。

眾山交鎖,眾水交會,則有山以障風,有水以界脈,而地氣畜聚。故曰:隈藏眾山走鼠而不交。眾水分流而不會。則無山以障風,無水以界脈。而地氣泄散。故曰:繞染以擇地者,必原其脈絡之所。從來看其形,勢之所止,聚有水以界之,無風以散之。止方為大勢之聚,而風氣隈藏之地也。

今之言地理,往往多論地形之巧拙,而不明聚散。大勢若聚,則奇形怪穴而愈眞正。大勢若散,則巧穴天然而反虛假。歷觀古人之葬,大抵穴多巧怪,非好怪也。不由得山水之正,則怪穴所為常也。今人于大聚之中,或乃拘于形穴而不葬者陋矣。

尋龍點穴,不過陰陽動靜。山水交會以盡其微妙。問有龍穴融結,偶合物形。因以名元野俗專以人物之類取象。地形而較美惡不明。大勢必聚散。宜其以假為真,以惡為美。陋是不可取的。

然有大勢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大勢之聚散見乎遠,穴中之聚散見乎近,是二者有相須之道焉。

有大勢的聚散,也有主穴中的聚散。在結穴之處必有真砂真水。以有真氣方謂之聚,無止則氣散而不聚。何謂真砂蟬翼牛角?蟬翼砂所以蔽于穴后。乳穴必有牛角砂合于穴下口。何謂真水,穴的左右必有若明若暗兩水夾送。上分下合,則陰陽交濟。而脈之來無不真正,無不明止,穴中之聚者。水之無分無合。或有分無合,則為雌雄失經。而脈之來不真正不明,止穴中之散者。大勢若聚,則穴中必聚。大勢若散,則穴中必散。未有龍而無穴者,亦未有穴而無龍者。止二者所以相須而為用者也。

向背

其次莫若審向背。向背者,言乎其性情也。夫地理之與人事不遠,人之性情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見。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與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厭棄不顧之狀。雖或暫焉矯飾,而眞態自然不可掩也。

向山之拱揖也,背山之走鼠也,山之性情隱于形體之中。看其形體向背,則性情可知。周旋相與則知人有向我之情,厭棄不顧則知人有背我之意。雖暫時有矯飾,不過是外貌的虛假。眞態豈是外貌能掩飾的。

地理亦然。故觀地者必觀其情之向背。向者不難見,凡相對如君臣,相待如賓主,相親相愛如兄弟骨肉,此皆向之情也。背者亦?難見,凡相視如仇敵,相拋如路人,相忌如嫉寃逆寇,此皆背之情也。

地理與人事同

觀形貌者得其偽,觀性情者得其眞,向背之理明而吉兇禍福之機灼然。故嘗謂地理之要,不過山水向背而已矣。

觀山水之背向,不可只看形貌,而要察其性情,則向者不會誤以為背。背者不會誤以為向。向則吉而福,背則兇而禍。所以看地要以向來講地之美惡。

圖文源自:微智先峰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