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會將《易經》與《周易》混為一談?

    4645閱    字型: 

提起易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占卜,也就是“算命”。其實這只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的四大功能是象、數、理、占。也有很多人容易將周易和易經混淆在一起,那么周易是不是易經呢?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區別與關系呢?下面我和大家的簡單說一下。

簡單來說《易經》是在前,在公元前2687年由軒轅黃帝所著,《周易》是在后,在公元前1074年由周文王姬昌所著。由于《黃帝、易經》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最為深遠,后被世人簡稱為《易經》,可見《易經》要比《周易》早一千五百多年。事實上《易經》還有另外兩種,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

《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但是因為《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不可知的,但是不管怎么說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周易》僅僅是《黃帝.易經》的一個小小分支而已,但是由于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影響巨大,很多人都錯誤地把《黃帝.易經》和《周易》混為一談。

 

《易經》與《周易》的本質區別:

眾所周知,《易經》有“理、象、數、占”這四大法寶,在這四大法寶中,“理”是指易理,即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天人合一學說這三大理論精華;“象”既是指萬物之象,又是指“易象”;“數”既是指自然數,又是指“易數”;“占”就是指占卜,即預測。它影響古代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醫學、天文學、哲學、建筑、美學、武術、氣功、養生等眾多領域,因此,可以說易經在中國社會上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涵的。《易經》乃六經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有云:《詩經》、《禮記》、《論語》均由《易經》演化領悟而撰寫出來。俗話說:西方有《圣經》,東方有《易經》,它是一本關于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分析判斷,從事物的發展中找出相關的可行性規律,從而成功的實現趨吉避兇的經書。

《易經》包含了《周易》,周易主要是在占卜這方面更加的精細,是占卜學——算命術的第一代表力作。而《易經》就包羅萬象,不只是占卜預測這一方面,是儒家思想的第一代表力作。很多人會說:《易經》和《周易》都有卦象之說,證明他們是一類學說。其實不然,《易經》64卦,每一卦都沒有吉兇含義,它講的是如何去做事、如何去做人,也就是告訴大家做人的道理。而《周易》算命術每一卦都有吉兇解釋,代表不同的吉兇含義。所以說《周易》與《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系上的不同,從屬關系:表示依存、附屬。在層次結構中,下層概念形成了上層概念的組成部分。在兩個句子中,從屬關系表示兩句之間的主從關系,也就是兩個句子由從屬連詞連線起來構成主從復合句,其中一個叫主句,一個叫從句。

例如:中國、廣東、廣州。它們之間的從屬關系是:廣州在屬于廣東省,廣東省屬于中國。這就相對來說細化分了,中國就相當于《易經》,而廣東或廣州就相當于《周易》,他們之間雖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但是有一點是要明確的就是,《易經》包含著周易,但是《周易》包含不了易經,這就是本質上的區別所在。

 

《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叫作“三易”,就是變易、簡易、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 

1、變易

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么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后,就變得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3、不易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么呢?宗教中叫它“上帝”、“神”、“主宰”、“佛”、“菩薩”。哲學家叫它“本體”,科學家叫它“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 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六經起源之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往今來,凡成大器者,必懂易經。《易經》在中國古代乃帝王之學,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天文家、地理家、醫學家、文學家、商家們的必修之術。

文:姝暢居士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