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改變品性解決無法解決的疾病

    字型: 

圖片源自Pixabay

身體照顧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劉力紅:2002到2003年,我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做訪問學者,當時我很有幸接觸到一門學問。這門學問是由清末的一個叫王鳳儀的東北農民創造。

梁冬:你是一個受過嚴格中醫學教育的學者,還是帶著研究生的教授,應該說和西醫、中醫都有過深層接觸,但是你說自己對一個清末民初的農民感上了興趣?!

劉力紅:他是對我人生產生影響最大的幾個人之一。作為醫者來講,他對我的震撼是觸及靈魂的,是非常大的震動。實際上是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過去是一個很糟糕的醫生,按照真正醫者的條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是連普通醫生的資格都不夠。

當時一位出家的師父介紹我認識了他的曾孫女,叫王元五,我稱她做王老師。是她把領我進了這個學問的門。進門之后,我傻了眼:這個體系對人的揭示是那么明晰,可我過去壓根就沒有想到過。

王鳳儀老先生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更明晰,他把一個人的構成分成了三種元素——身、心、性。在「身」和「心」之上還有一個「性」。就是說,生命是由這三個層面(三個元素)構成的。

《黃帝內經》對于這個「性」可以說是沒有描述,可能隱含有,但從概念上沒有。

那么鳳儀先生把構成人的三要素點得很清楚,而且把這三要素對人的綜合作用,以及它們各自所占的比重,都很清楚地勾畫出來了。

他曾用秤來比喻這個性、心、身對人的作用:在人生命的三個元素里面,每一個東西所占的權重是不一樣的。他說,性、心、身三界是有機聯結的統一體:「人非三界不能生。身為物根,心為命根,性為德根。執行起來,彼此依存,相互制約,不能分割。不過在運用時,有主次輕重之分。」

比如說,你對「身體」做到了100%好,但相對于整個生命來說也只是做到10%。如果對「心」做到了盡善盡美,也只占到4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話呢,可以占到60%。就是說:如果不管「心」和「性」,「身體」就是做到滿分,也是不及格。所以,把這個東西「參」了以后,我們對人就有了一個全新的觀察。

圖片源自Pixabay

為什么說「怒傷肝 恨傷心」?

劉力紅:作為一個醫者,對自己過去那種行醫的經歷,對疾病的治療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這也是很慚愧的一個地方——自己過去充其量所著眼的只是那個10%的身,況且不一定能拿滿分。

梁冬:就是說,即便是一個很好的醫生,在身體問題上解決了80%,但在整個生命里面,也才拿到8分?

劉力紅:對,就是這樣。我們過去所認識的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現代科學也好,實際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層面。「心」這個層面也有所觸及,但是「性」這個層面,根本就沒有。

「心」要影響「身」太容易了。「身」要影響「心」就費勁了一點。這是物理學上的常識概念:能量級別低的,影響能力級別高的是很困難的事。但能量級別高的,影響能量級別低的,卻是很輕易的事情。實際上「身」、「心」、「性」就是這樣一個能量級別的關系。

用孔子的話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性」就是道這個層面的東西。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們之間的就是「心」。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除了關注「心」,更應該關注「性」。

講到「心」,我比較喜歡用《尚書•虞書•大禹謨》里面的一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心」這個層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比較清楚。「性」這個層面,鳳儀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個層面:「天性」、「稟性」、「習性」。

  • 天性——從中醫陰陽的角度來講,是純陽無陰,是至善的。
  • 稟性——正好相反,是純陰無陽,是不善的。
  • 習性——就是后天習慣養成,教育、朋友圈子影響……所以這個習性有陰有陽,有善有惡。

天性是純陽像太陽一樣,稟性是純陰像烏云一樣。人的這個身體也是要靠天性的陽光照射,才能夠承載我們這個正常的生命。如果受到稟性烏云的遮蓋,天性的陽光無法照身體,就像大地得不到陽光,萬物就無法生長。心身得不到陽的照耀,很多疾病就會來了。

《黃帝內經》中有很多講陽氣的內容,講到了它對生命是這樣的重要。陽氣如果沒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會折壽而不彰。這就說明了生命對于陽氣的依賴。

那這個陽氣的根本從哪里來呢?實際上是從本俱的天性中來的。按照佛經里面講的它是「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修它它也不多,不修它它也不會少。就是說,在這個層面沒有可操作性。那么,可操作的就是「稟性」和「習性」了。

鳳儀先生認為「稟性」是障礙天性的主因。因為稟性障礙以后,天性的陽光就無法滋養照射我們的心身。很多學中醫的人以為所謂的陽氣是腎氣呀、或是心的動力呀,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在天性那里。

關于稟性,鳳儀先生給出了一個很方便的方法。因為稟性它要表現,它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良的情緒,就是怒,恨,怨,惱,煩。那鳳儀先生稱之為五行性,他把稟性很巧妙地用中國人固有的五行的思維方式來分類。

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胃;惱傷肺;煩傷腎,就是泌尿生殖系統,子宮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煩有關。稟性對于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大,這也是令我們很多醫生搞不清楚的地方。比如,說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不久又來了,反反復復,就是不知道導致脾胃的疾病的源頭原來是「怨」。

所以一個人如果有胃病,應該看他是不是動輒喜歡埋怨人。我們應該去查詢生活中這些因素。

為什么我用震驚這兩個字呢?因為過去對于我們的「性」,對于我們發場脾氣,壓根就沒有認識到能對生命產生那么大的影響。反而對吃錯了一點東西、受了一點風寒會很警惕,但這個地方做到100分也還是10分。有些人平常也做好人好事,但卻得了重病。大家都覺得是好人不好命,其實,如果從這一個體系來研究的話,其實不然。他可能在另外一個更權重的事情上,犯了一個很重要的錯誤。

捐錢什么的,都是外相上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的「性」有缺陷,或者是(稟性)的東西很重,鳳儀先生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不管是善人還是惡人,你動性,輕則病,重則死。」所以「性」這個層面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它已經超越了這個「身」的范圍,現代的醫療手段包括中醫在內,瞄準的主要是身體這個層面的東西,所以去醫院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

圖片源自Pixabay

情緒是諸毒之首

劉力紅:情緒可以說是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鶴頂紅,貼有毒藥的標簽,大家才不敢輕易去觸碰它。正因為情緒沒有這些標簽,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鄉間俚語常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放在情緒身上再契合不過。前面曾經提到,情緒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氣神都會被它漏掉,多少福德都會被它漏掉。

俗稱:火燒功德林!火即是嗔恨的情緒,無論積攢多少功德,做多少好事,都不堪其漏。而「掛一漏萬」這句成語,幾乎也是為情緒量身定做。回顧人的一生,其實亦是「掛一漏萬」的一生,因為掛在情緒上,成為情緒的奴仆,所以漏掉了此生積聚的一切!

如此種種應該足以警示我們,為了此生不至于白忙活,務必花些時間認識情緒,認識情緒的起處,認識情緒的本質,學會與情緒相處,漸漸脫離情緒的擺布。

當情緒已不能任意把控我們的一天,「掛一」便會自然脫落,而隨著「掛一」的脫落,「漏萬」亦將戛然而止。我們此生積聚的善行,將會匯成福德,涌向生命的盡頭,邁向智慧的彼岸。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疾病,但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用藥物治療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把命交給藥物是不對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藥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很多病是無法用藥物解決的。其實哲學是可以治病的,宗教、倫理學、心理學等也是可以治病的,王鳳儀老先生就是用倫理學來治病。

所以不僅僅是藥物能夠治療、不僅僅是西醫能夠治療。過去我們把康復只束縛在西醫、藥物這個很小的點上,是因為我們被「洗腦」了。

我們一定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一種生命的智慧,能真正幫助我們解決生命中的苦。

相關閱讀
好文推薦
稍后轉到: